婚禮MV,婚禮攝影,婚禮記錄,婚禮紀錄,婚禮錄影-wedding 攝影網
    關於我們   攝影作品   服務項目   婚禮MV   聯絡我們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木雕師鄧誌文:誤打誤撞來到瑞麗 成就“獨門絕學”

已過寒露節氣,地處中緬邊境的小城雲南瑞麗仍酷熱如暑,獨特的區位優勢造就了獨特的資源優勢,“兩頭產業”——石頭、木頭讓瑞麗吸引力持續不減。 復刻家具訂製 走進誌文紅木家具展示區,桌椅上那些圖案,無論是雕龍刻鳳的浮雕,還是鏤空的透雕,無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透著靈秀。中國古典文化的精美與韻味,在這裏得到了最直觀的呈現。誌文木業的“當家人”鄧誌文指著展示區內的紅木家具對記者說:“用傳統的卯榫結構打造木器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技藝,最具‘中國味’,我要把這樣寶貴的技藝傳承下去,使之在創新中發揚光大。” 初次見到鄧誌文,黝黑的皮膚,品著普洱,若不是壹口濃重的廣東口音,他和瑞麗本地人並沒有兩樣。鄧誌文出生於木雕世家,從祖父輩開始就從事木工雕刻。作為金漆透絲雕的創始人,鄧誌文成為德宏州紅木家具行業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獲得多個獎項,多個產品獲得國家專利。 1985年,鄧誌文第壹次來到雲南瑞麗。說起到瑞麗的經歷,還頗有些巧合。鄧誌文說,當年來到雲南省會城市昆明,向路人打聽怎麽才能去景洪,而指路的老大爺誤聽成他要去“德宏”,便熱心地介紹鄧誌文搭上了熟人開往德宏芒市的班車。“當年德宏還沒有機場,在解放牌‘大巴’上熬了幾十個小時,終於到了瑞麗。毫不誇張地說,坐車坐到大腿抽筋,屁股‘抽筋’。”他回憶。就這樣,鄧誌文誤打誤撞地來到了瑞麗。 復刻家具家飾 瑞麗紅木資源豐富,價格低廉。2011年以前,鄧誌文都在從事原材料轉運銷售。看到別人雕刻的紅木家具,鄧誌文有些“手癢”,何不自己開設紅木家具工廠,根據自己喜歡的器形和工藝制作紅木家具?這個決定在老家炸開了鍋——家人竭力反對,“妳壹個外地人背井離鄉,在瑞麗紮根談何容易。” 家人甚至表示,要在瑞麗設廠,不會投入壹分錢資金,也不會提供任何技術支持。頂著壓力,忍受艱苦的條件,鄧誌文開始租地租房辦起了小作坊。剛開始起步,鄧誌文從選材到設計壹點點幹起。“工藝這個東西比較復雜,沒有父親的指點,又不能違背老祖宗遺留下來的傳統技藝,壹切都只能咬牙堅持。” 如今紅木行業也面臨洗牌,不少企業相繼倒閉。鄧誌文坦言,唯有在繼承中創新,才能得以發展。偶然的機會,鄧誌文了解到唐代便有了漆雕,壹個突破性的想法在他腦海中浮現——將漆雕、傳統的陰雕,再結合細膩的玉雕技藝都運用到紅木雕刻中。 如何讓生漆能滲入到紅木的每壹個“毛孔”裏,鄧誌文做了多次嘗試。無數次的嘗試後他發現,化學漆質地較脆,無法用於雕刻且不環保——只能寄希望於植物生漆。於是,光熬制植物生漆這壹道工序,鄧誌文反反復復地摸索了近兩年時間。終於,鄧誌文的嘗試成功了! “此種技藝雕刻的圖案,既有明暗之分,在光線的作用下還能呈現出立體的效果。”鄧誌文解釋到。國內的紅木專家看到鄧誌文的作品後,大為贊嘆,將此種技藝命名為“金漆透絲雕刻技藝”。經過不斷地革新升級,使得此種技藝雕刻的紅木圖案更加細膩、形象逼真。 鄧誌文的創新也曾受到壹些同行的非議,他的創新在他們眼裏成了“亂搞”,“創新有風險,創新就意味著失敗”的話曾不絕於耳。 “兩年前的紅木市場是以原木的材質來決定成品的價格,而現在則註重工藝、器形和文化。”鄧誌文認為,目前的紅木市場已逐漸回歸理性,對工藝、文化的要求很高。 鄧誌文說,紅木家具是壹個生產周期漫長,積壓資金的行業。“壹套家具的生產過程,要經過開大料、烘幹、選料、開榫、雕花等10多個環節,成品最快需要四個月,最慢則需要六個月。” 在鄧誌文看來,做工藝的人要有“壹根筋”的工匠精神,既能繼承傳統的技藝,又能突破創新,要不浮躁,壹絲不茍,不能有只重盈利的短視。 2015年,鄧誌文曾受國家文化部邀請參加全國非遺傳承人交流活動,“誌文紅木”也被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單位”;其作品被中國工藝美術館和中央美術學院永久收藏。鄧誌文還獲得了“中華木作世家”稱號,而全國僅有四家。 “在我們木雕界,照貓畫虎的很多,這些都使木雕失去了靈魂。”鄧誌文壹直打算招收徒弟,將金漆透絲雕刻技藝傳承下去。但此舉遭到父輩的強烈反對。在父輩看來,行業內“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例子不少見,也不乏有“教會徒弟砸了招牌”的事情。鄧誌文說,在他的老家廣東佛山,自家的木雕技藝是嚴格按照“傳裏不傳外,傳男不傳女”傳承下去的。 最終,鄧誌文還是頂住了壓力,從全國各地招收了30多個有壹定雕刻技術的學徒。用鄧誌文的話來說,這些學徒必須具備雕刻的“本科”學歷,人品要好,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能吃苦、能鉆研。 對於鄧誌文而言,瑞麗成了他的第二故鄉。在他看來,這裏民風淳樸,當地政府對外來企業也非常重視,創造了很好的創業環境。如今,鄧誌文的紅木企業已經發展成為工廠占地83余畝和7000多平米展廳的綜合性紅木家具企業。“在傳承和創新的道路上壹直走下去”成了鄧誌文想繼續做下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