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805250170-1.aspx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5日電)生態回來了,在台北想看老鷹不必上山。從農委會林務局與台灣猛禽研究會等團體合作拍攝的紀錄片「城市遊俠—鳳頭蒼鷹」可見,原來在台北,抬頭3層樓高的樹上就可見牠們的巢。
林務局今天召開「城市遊俠-鳳頭蒼鷹紀錄片」發表會暨首映記者會。
包含參與、協助拍片的台灣猛禽研究會、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等各界人士,前農委會主委、現任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暨研究所教授陳保基,好奇心旺盛的學童都熱情參與,一起見證30年來,台北都會景觀與人文的變化,如何迎來新住民鳳頭蒼鷹。
林務局長林華慶回憶,3月上旬才將畢生拍攝700多捲膠卷捐予林務局的台灣生態紀錄片始祖、導演劉燕明,30年前劉燕明拍藍鵲還要跑到高雄扇平山區才找到穩定族群拍攝,顯示這30年來,台北公園綠地多,已可見蹤影。
林華慶分析有幾個人文、景觀因素,讓鳳頭蒼鷹、稜角鴞等高階獵食指標生物進駐到大台北、居住下來,首先是保育觀念的轉變,以往連小朋友也可能拿彈弓打小鳥,現在公民對野生動物多是友善的,不再獵捕。
其次,台北都會區行道樹樹蔭成林,提供棲息地。再來,以往綠化是種植景觀植物,現在管理趨向自然化,例如保留落葉在地面上,提供無脊椎動物、昆蟲棲地,底層生物數量變多,食物鏈、多元生態成形。
台灣猛禽研究會副理事長林思民分享,這次的紀錄片主角是人跟鳳頭蒼鷹,發現很多台北人並不知道抬頭3層樓高的樹上,就可見鳳頭蒼鷹築巢定居、繁殖。
他還說,在城市觀察到的鳳頭蒼鷹巢的位置,簡直讓人出乎意料,例如秀朗國小、永樂國小,巢就在校門口上頭,每天接送學童的家長、賣叭噗冰的攤商等人車往來的同時,地面1樓是人類的父母在帶小孩,只是人不知道3層樓高的樹上,鷹爸爸、鷹媽媽也在帶小孩。
就連台大醫院外面、中山北路婚紗街的行道樹上也有巢,民生社區也曾發生小鷹從樹上的巢掉下來,居民們七嘴八舌忙著把小鷹在放回去的事,還上了新聞。
這次紀錄片的導演王喆宣說,研究者研究多年發現,猛禽在都會區可能生活得比野外還好,繁殖狀況也好,牠們每天清晨5時多、中午、傍晚時段活動、獵食,剛好錯開人類活動高峰期。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執行長郭城孟也分享鳳頭蒼鷹飛下生態池洗澡的趣事。
王喆宣並說,拍攝約1年完成;希望喚醒民眾發現都會生態的豐富性,別只低頭滑手機,但也請跟牠們繼續做好鄰居。林務局說,影片於6月鋪貨至國家書店、五南書店,供民眾選購。
還可至林務局「自然保育網」下載「台灣北部鳳頭蒼鷹利用棲地環境研究」成果報告,了解北部鳳頭蒼鷹的生態,網址https://conservation.forest.gov.tw/0000559。(編輯:吳佳穎/黃于)1060525
關鍵字標籤:婚禮紀錄影片推薦-尼克影像
|